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將促進全球經濟“再平衡”
全球經濟失衡是近幾年來國際經濟學界和世界財經媒體最為關注的熱點問題。根據全球經常賬戶平衡的相關理論分析,全球經濟失衡的本質是主要國家經常賬戶失衡,經常賬戶失衡的表現是全球貿易失衡。全球貿易失衡的主因是全球勞動分工失衡,全球勞動力分工失衡的芥蒂則是全球勞動力價格失衡。
中國在過去幾十年中,以“低勞動成本”為優(yōu)勢,深刻嵌入了全球分工體系之中,成長為了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工廠”和“代工者的麥加”,是現行全球貿易分工體系中極其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然而,中國的“低成本競爭優(yōu)勢”在長期來看難以為繼,這也意味著全球經濟失衡的狀態(tài)也亟須調整,這個過程需要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而中國勞動力成本上漲可以看作是這一過程的開始。
目前,全球經濟失衡的主要表現是美國經常賬戶的持續(xù)逆差和東亞國家經常賬戶的持續(xù)盈余,而中美的貿易失衡被看作是全球經濟失衡的重要推手。中美貿易失衡的經濟表現可以總結為兩個“雙高”,美國的“高消費率”和“高逆差”,中國的“高儲蓄率”和“高順差”。
從理論上來說,對于我國而言,這種模式要求中國增加資本收益,壓制勞動報酬,以此壓抑“現實消費”。所以,從這個角度出發(fā),勞動力成本上升意味著我國的現實消費將會快速增加,這有助于調整中美經濟之間的失衡模式。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中美貿易失衡的實質是國際分工的結果,即中國具有“勞動力比較優(yōu)勢”,生產廉價的消費品出口美國,并通過擠壓勞動報酬保持“高投資”,維持長期“高順差”的“出口導向型”經濟模式;而美國具有“金融比較優(yōu)勢”,生產高端的“金融產品”,并以此對外大量“借款”,維持其國內的“高消費”經濟模式。勞動力價格的上漲將在邊界上調整兩國的比較優(yōu)勢,降低我國對美的加工貿易出口,提高我國國內的“消費率”。這勢必打破兩國基于比較優(yōu)勢的分工機制,有利于中美貿易趨于平衡,并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助力全球經濟的重新平衡。
?。ㄗ髡呦祰野l(fā)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研究所博士,摘編自10月11日財經網,標題系編者所加)
責任編輯:admin
笨鳥官方QQ群:求職群89399435 媒體求職群50381899 職場群89399570